2014年6月21日 星期六
第十二届中国邯郸国际太极拳运动大会正式开幕
第十二届中国邯郸国际太极拳运动大会正式开幕
来源:邯郸之窗 发布:2014-06-14 11:52:12 编辑:郭红艳
http://www.hdzc.net/html/video/minsheng/2014_06/14/2371985.html2014年6月5日 星期四
2014年4月10日 星期四
氣功及太極,養生文章收集及心得分享: 太極拳體用表解
氣功及太極,養生文章收集及心得分享: 太極拳體用表解: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太極拳體用表解 http://blog.udn.com/omhon/488273 書名 杨氏太极拳法精解/新编武术丛...
2014年3月20日星期四
太極拳體用表解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http://blog.udn.com/omhon/488273
一、主旨
以心行氣--意到氣亦到、、、務令沉著久則內勁增長但非格外運氣。
以氣運身--氣動身亦動、、、氣要順遂則身能便利從心、、、。
以心行氣,以氣運身,自能從心所欲毫無阻滯,俟後天之力化盡,先天之內勁自然增長,由習慣而成自然,則一切意想力自能支配生理作用故曰「勢勢存心揆用意,得來全不費工夫」又云「默識揣摩,漸至從心所欲」。
心神宜內歛--不論在盤架子或推手時,心神必須專一,萬不可心神散亂否則氣必散漫,益處毫無,蓋因太極拳之要點全在一靜字故曰「內固精神外示安逸」。
行氣宜鼓盪--此有不許硬壓丹田之意,氣之行走或沉丹田或貼脊背均當徐徐行之。 四寶按:氣沉丹田意為化勁,氣貼脊背意為發勁。
氣以直養而無害--養先天之氣,養氣則順乎自然,故無有窮盡,非運後天之氣,運氣則流弊甚大是有窮盡。
週身宜輕靈--
輕:一切動作固宜純以心意為主,如舉手雖微微一動,便作一舉,如無意識續示,即不再進方謂之『真輕』、、、
初學練架子宜慢方能時時皆有意識導動作以俱進且慢則呼吸深長。
靈:如手由低處舉高,處處作無,數一舉想而時時有隨意變化之妙,方謂之『真靈』、、、氣沉丹田方不致有氣脈僨張之弊。
心為令--如由主帥發令。
【別】
手法--
分虛實:出手能分陰陽虛實,則收發均可奏效,人既不易制已,而已反易使人落空,故曰「人不知我,我獨知人」又曰「陰陽相濟,方謂懂勁」。
含摺疊:即往復所變之虛實,外看雖似未動其中已有摺疊。
具圓形:手隨腰腿旋轉,須式式含有圓形不離太極原則。
步法--
分虛實:【虛步】以能隨意起落為度,如全身皆坐在右腿,則右腿為實,左腿為虛,坐左亦然。
【實步】即腿彎曲而不伸直,如是方能轉換輕靈毫不費力,否則邁步重滯,自立不隱,又須作川字步,即當兩足前後立時,足尖俱宜向前。
有轉換:進退必須變換步法,故雖退仍是進。
驅幹--
含胸:胸略內含,使氣沉丹田,否則氣擁胸際,上重下輕,脚跟易浮。
拔背:使氣貼於背,有蓄機待發之勢。
中樞--
虛靈頂勁:頭容正直神貫於頂,謂之頂勁須有虛靈自然之意,不可用力,一名「頭頂懸」謂頭頂如懸空中,同時宜閉口舌抵上腭,忌咬牙怒目。
尾閭中正:尾閭宜中正,否則脊柱先受影嚮,精神亦難於上達。)
立身
中正:由於中樞姿勢之正確、、、)
安舒:由於週身鬆淨(詳後)、、、)
圓滿:由於精神飽滿內勁充足)
穩如泰山。
三、鬆淨
兩臂鬆
沉肩:使兩肩鬆開下垂,以為沉氣之助,否則兩肩端起,氣亦隨上,全身皆不得力。
垂肘:使兩肘有往下鬆垂之意,否則肩不能沉,近於外家拳之斷勁,手指亦宜舒展,握拳須鬆,庶符全身悉任自然之旨,又手掌表示前推時,手心微有突意為引伸內勁之助,但勿用力、、、
坐腕:使內勁隱沉,不致浮飄。
伸指:使內勁發出舒暢,不致滯留。
腰 鬆
腰鬆則氣自合,沉能使兩足有力,下盤穩固。上下肢之虛實變化有不得力處,全恃腰部轉動得宜,以資補救,且感覺靈敏,轉動便利,蹲身時注意垂臀忌外突、、、
胯 鬆
補鬆腰之不足,有時腰雖鬆淨,轉動仍覺甚不合宜,則非同時復鬆胯以資補救不可、、、
全身鬆
全身鬆開方能沉着,因是不致有分毫拙勁留滯,以自束縛,自能輕靈變化,圓轉自如、、、
週身無處不鬆淨,即在用意而不用力,意之所至氣即至焉,氣之所至身即動焉,如是則氣血流注全身,毫無停滯,所謂「意氣須換得靈,乃有圓活趣」且欲沉着,必須鬆淨,故曰「沉重不浮,靜如山岳,週流不息,動若山河」。
應用
一、 化勁
太極拳全尚外柔內堅之勁,具伸縮性,如鐵似綿,有時堅如鐵有時柔如綿,
黏勁:
即「不丟」不丟者,不離之謂,交手時須黏住彼勁,即在粘黏連隨處應付之
,不但兩手而全身各處,均能黏住彼勁,我之緩急,但隨彼之緩急而為緩急
自然黏連不斷,感覺彼勁而收我順人背之效,所謂「急則急應,緩則緩隨」
惟必須兩臂鬆淨,不使有絲毫拙力,方能巧合相隨,否則一遇彼勁,
走勁:
即 「不頂」不頂者,不抵抗之謂,與彼黏手時不論左右手一覺有重意與彼黏處即變為虛,鬆一處而偏沉之,稍覺雙重即速偏沉,蓋彼之動作必有一方向,吾但隨其方向 而去,不稍抵抗使彼處處落空,毫不得力。所謂「左重則左虛,右重則右杳」也,初學者非大勁不走是尚有抵抗之意,如相持不下則力大者勝,故曰「偏沉則隨,雙 重則滯」,技之精者感覺異常靈敏,稍觸即知「有一羽不能加,一蠅不能落」之妙。練不頂法,首在用腰,腰有不足時方可濟之以胯或以步。
「黏 勁」與「走勁」合而用之則曰「化勁」,走主退,黏主進,進退相濟不離,方為「入門」。進言之由黏而聽,由聽而懂,由懂而走,由走而化,蓋用走勁能使彼重心 傾斜不穩,用黏勁能使彼不穩而復歸於穩因,不丟不頂彼之重心穩定與否?皆由我主之,彼之弱點我皆能知之,終須以靜待動,隨彼之動而動,所謂「彼不動己不 動,彼微動己先動」是也若用純剛之勁,則逆而不順,不順則無由走,不走則無由化。
二、發勁
引勁:
由 化勁,用逆來順受之法引入殼中,然後從而制之,彼屈則我伸,彼伸則我屈,虛實應付毫厘不爽,忽隱忽現,變化不測,以勁之動俱作圓形,一圜之中即含有無數走 黏,隨機應變純恃感覺,其要不外一「順」字,我順彼背則彼雖有千斤之力亦無所用,故有「牽動四兩撥千斤」之句,能引後能拿能發故「引進落空合即出」之句。
拿勁:
引後能拿,則人身無主裁,而氣難行走,拿人須拿活節,如腕肘肩等處。拿
之樞紐全在腰腿,拿之主使全在意氣,欲能發人必先知拿人,不能拿人即不
能發,故拿較發為重要,能引能拿,遂後能發,發之不佳多由引之不合,或
拿之不準,故引拿與發有莫大關係,而發之機勢、方向、時間亦頗重要,若
機勢確當,方向不誤,時間適合,則發人猶如彈丸脫手,無往不利,其法掤
、履、擠、按、採、挒、肘、靠等式式能發人,其用掌、拳、肘、和腕、肩
、腰、胯、膝、脚處處能擊人,其勁開、合、提、沉、長、截、捲、鑽、冷
、斷、寸、分各勁,咸能攻人,總之隨曲就伸逆來順應,乘人之勢借人之力
,變化無窮其理則一,得一則萬事畢。
太極拳體用表解
http://blog.udn.com/omhon/488273
太極拳體用表解
原理
一、主旨
以心行氣--意到氣亦到、、、務令沉著久則內勁增長但非格外運氣。
以氣運身--氣動身亦動、、、氣要順遂則身能便利從心、、、。
以心行氣,以氣運身,自能從心所欲毫無阻滯,俟後天之力化盡,先天之內勁自然增長,由習慣而成自然,則一切意想力自能支配生理作用故曰「勢勢存心揆用意,得來全不費工夫」又云「默識揣摩,漸至從心所欲」。
心神宜內歛--不論在盤架子或推手時,心神必須專一,萬不可心神散亂否則氣必散漫,益處毫無,蓋因太極拳之要點全在一靜字故曰「內固精神外示安逸」。
行氣宜鼓盪--此有不許硬壓丹田之意,氣之行走或沉丹田或貼脊背均當徐徐行之。 四寶按:氣沉丹田意為化勁,氣貼脊背意為發勁。
氣以直養而無害--養先天之氣,養氣則順乎自然,故無有窮盡,非運後天之氣,運氣則流弊甚大是有窮盡。
週身宜輕靈--
輕:一切動作固宜純以心意為主,如舉手雖微微一動,便作一舉,如無意識續示,即不再進方謂之『真輕』、、、
初學練架子宜慢方能時時皆有意識導動作以俱進且慢則呼吸深長。
靈:如手由低處舉高,處處作無,數一舉想而時時有隨意變化之妙,方謂之『真靈』、、、氣沉丹田方不致有氣脈僨張之弊。
心為令--如由主帥發令。
氣為旗--如表示其令之旗(又氣如車輪,圓轉無礙。)
腰為纛--如大使旗中正不偏(又腰如軸,式式向心。)
腰 為一身樞紐,腰動則先天之氣如車輪旋轉,氣遍全身而不稍滯,蓋無處不隨腰運動圓轉。心為主帥,身為驅使,精神能提得起,自然舉動輕靈,如手足開時心意與之 俱開,合時心意與之俱合,內外一氣渾然無間,則其動猶靜也(即能到虛靜境界) 動作之與呼吸--動作時當呼者呼,當吸者吸呼,呼時先天氣下沉,吸時先天氣 上升,故曰「能呼吸,然後能靈活」
眼神注視--意之所至,眼神灌之,不然意東視西有何效用,
故曰「仰之則愈高,俯之則愈深」
二、姿勢
【總】
根於脚,發於腿,主宰於腰,形於手指。
由 脚而腿而腰而手,宜上下相隨完整一氣,其貫串一氣,處處所謂「運動如抽絲,邁步如貓行,一進退自然得機得勢。但用意不用力,始終綿綿不斷,週而復始,循環 無窮,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絕。故太極拳亦稱長拳,若有一處不貫串則斷,斷當舊力已盡,新力未生之際,最易為人所乘,故曰「無使有凹凸處,無使有斷續處」有一 不動則必致散亂,如手動而腰腿不動,則手愈有力身愈散亂,蓋虛實變化皆由腰轉動,故曰「命意源頭在腰際」初學者,宜先求開展,使腰腿皆動,無微不至,然皆 是意,所謂「內外相合,上下相隨」又曰「一動無有不動,一靜無有不靜」如是則由肢體任何部分皆無偏重之虞。
腰 為一身樞紐,腰動則先天之氣如車輪旋轉,氣遍全身而不稍滯,蓋無處不隨腰運動圓轉。心為主帥,身為驅使,精神能提得起,自然舉動輕靈,如手足開時心意與之 俱開,合時心意與之俱合,內外一氣渾然無間,則其動猶靜也(即能到虛靜境界) 動作之與呼吸--動作時當呼者呼,當吸者吸呼,呼時先天氣下沉,吸時先天氣 上升,故曰「能呼吸,然後能靈活」
眼神注視--意之所至,眼神灌之,不然意東視西有何效用,
故曰「仰之則愈高,俯之則愈深」
二、姿勢
【總】
根於脚,發於腿,主宰於腰,形於手指。
由 脚而腿而腰而手,宜上下相隨完整一氣,其貫串一氣,處處所謂「運動如抽絲,邁步如貓行,一進退自然得機得勢。但用意不用力,始終綿綿不斷,週而復始,循環 無窮,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絕。故太極拳亦稱長拳,若有一處不貫串則斷,斷當舊力已盡,新力未生之際,最易為人所乘,故曰「無使有凹凸處,無使有斷續處」有一 不動則必致散亂,如手動而腰腿不動,則手愈有力身愈散亂,蓋虛實變化皆由腰轉動,故曰「命意源頭在腰際」初學者,宜先求開展,使腰腿皆動,無微不至,然皆 是意,所謂「內外相合,上下相隨」又曰「一動無有不動,一靜無有不靜」如是則由肢體任何部分皆無偏重之虞。
【別】
手法--
分虛實:出手能分陰陽虛實,則收發均可奏效,人既不易制已,而已反易使人落空,故曰「人不知我,我獨知人」又曰「陰陽相濟,方謂懂勁」。
含摺疊:即往復所變之虛實,外看雖似未動其中已有摺疊。
具圓形:手隨腰腿旋轉,須式式含有圓形不離太極原則。
步法--
分虛實:【虛步】以能隨意起落為度,如全身皆坐在右腿,則右腿為實,左腿為虛,坐左亦然。
【實步】即腿彎曲而不伸直,如是方能轉換輕靈毫不費力,否則邁步重滯,自立不隱,又須作川字步,即當兩足前後立時,足尖俱宜向前。
有轉換:進退必須變換步法,故雖退仍是進。
驅幹--
含胸:胸略內含,使氣沉丹田,否則氣擁胸際,上重下輕,脚跟易浮。
拔背:使氣貼於背,有蓄機待發之勢。
中樞--
虛靈頂勁:頭容正直神貫於頂,謂之頂勁須有虛靈自然之意,不可用力,一名「頭頂懸」謂頭頂如懸空中,同時宜閉口舌抵上腭,忌咬牙怒目。
尾閭中正:尾閭宜中正,否則脊柱先受影嚮,精神亦難於上達。)
立身
中正:由於中樞姿勢之正確、、、)
安舒:由於週身鬆淨(詳後)、、、)
圓滿:由於精神飽滿內勁充足)
穩如泰山。
三、鬆淨
兩臂鬆
沉肩:使兩肩鬆開下垂,以為沉氣之助,否則兩肩端起,氣亦隨上,全身皆不得力。
垂肘:使兩肘有往下鬆垂之意,否則肩不能沉,近於外家拳之斷勁,手指亦宜舒展,握拳須鬆,庶符全身悉任自然之旨,又手掌表示前推時,手心微有突意為引伸內勁之助,但勿用力、、、
坐腕:使內勁隱沉,不致浮飄。
伸指:使內勁發出舒暢,不致滯留。
腰 鬆
腰鬆則氣自合,沉能使兩足有力,下盤穩固。上下肢之虛實變化有不得力處,全恃腰部轉動得宜,以資補救,且感覺靈敏,轉動便利,蹲身時注意垂臀忌外突、、、
胯 鬆
補鬆腰之不足,有時腰雖鬆淨,轉動仍覺甚不合宜,則非同時復鬆胯以資補救不可、、、
全身鬆
全身鬆開方能沉着,因是不致有分毫拙勁留滯,以自束縛,自能輕靈變化,圓轉自如、、、
週身無處不鬆淨,即在用意而不用力,意之所至氣即至焉,氣之所至身即動焉,如是則氣血流注全身,毫無停滯,所謂「意氣須換得靈,乃有圓活趣」且欲沉着,必須鬆淨,故曰「沉重不浮,靜如山岳,週流不息,動若山河」。
應用
一、 化勁
太極拳全尚外柔內堅之勁,具伸縮性,如鐵似綿,有時堅如鐵有時柔如綿,
其柔虛堅實之分,全視來勢而定,彼實則我虛,彼虛則我實,實者忽虛,
虛者忽實反復無端,彼不知我,我能知彼,使人莫測高深而氣散亂,
則吾發勁無不勝矣。欲探其妙須明瞭『化勁』之法,曰「黏」曰「走」,
走以化敵,黏以制敵,兩者交相為用焉。
黏勁:
即「不丟」不丟者,不離之謂,交手時須黏住彼勁,即在粘黏連隨處應付之
,不但兩手而全身各處,均能黏住彼勁,我之緩急,但隨彼之緩急而為緩急
自然黏連不斷,感覺彼勁而收我順人背之效,所謂「急則急應,緩則緩隨」
惟必須兩臂鬆淨,不使有絲毫拙力,方能巧合相隨,否則一遇彼勁,
便無復活之望,且有力喜自作主張難以處處捨己從人,初學者戒心急,
久之用勁自有似鬆非鬆,將展之意,便能隨意應付百無一失。
走勁:
即 「不頂」不頂者,不抵抗之謂,與彼黏手時不論左右手一覺有重意與彼黏處即變為虛,鬆一處而偏沉之,稍覺雙重即速偏沉,蓋彼之動作必有一方向,吾但隨其方向 而去,不稍抵抗使彼處處落空,毫不得力。所謂「左重則左虛,右重則右杳」也,初學者非大勁不走是尚有抵抗之意,如相持不下則力大者勝,故曰「偏沉則隨,雙 重則滯」,技之精者感覺異常靈敏,稍觸即知「有一羽不能加,一蠅不能落」之妙。練不頂法,首在用腰,腰有不足時方可濟之以胯或以步。
「黏 勁」與「走勁」合而用之則曰「化勁」,走主退,黏主進,進退相濟不離,方為「入門」。進言之由黏而聽,由聽而懂,由懂而走,由走而化,蓋用走勁能使彼重心 傾斜不穩,用黏勁能使彼不穩而復歸於穩因,不丟不頂彼之重心穩定與否?皆由我主之,彼之弱點我皆能知之,終須以靜待動,隨彼之動而動,所謂「彼不動己不 動,彼微動己先動」是也若用純剛之勁,則逆而不順,不順則無由走,不走則無由化。
二、發勁
引勁:
由 化勁,用逆來順受之法引入殼中,然後從而制之,彼屈則我伸,彼伸則我屈,虛實應付毫厘不爽,忽隱忽現,變化不測,以勁之動俱作圓形,一圜之中即含有無數走 黏,隨機應變純恃感覺,其要不外一「順」字,我順彼背則彼雖有千斤之力亦無所用,故有「牽動四兩撥千斤」之句,能引後能拿能發故「引進落空合即出」之句。
拿勁:
引後能拿,則人身無主裁,而氣難行走,拿人須拿活節,如腕肘肩等處。拿
之樞紐全在腰腿,拿之主使全在意氣,欲能發人必先知拿人,不能拿人即不
能發,故拿較發為重要,能引能拿,遂後能發,發之不佳多由引之不合,或
拿之不準,故引拿與發有莫大關係,而發之機勢、方向、時間亦頗重要,若
機勢確當,方向不誤,時間適合,則發人猶如彈丸脫手,無往不利,其法掤
、履、擠、按、採、挒、肘、靠等式式能發人,其用掌、拳、肘、和腕、肩
、腰、胯、膝、脚處處能擊人,其勁開、合、提、沉、長、截、捲、鑽、冷
、斷、寸、分各勁,咸能攻人,總之隨曲就伸逆來順應,乘人之勢借人之力
,變化無窮其理則一,得一則萬事畢。
2014年3月9日 星期日
日本名醫誠心建議:想健康,就「不要跑步」!
日本名醫誠心建議:想健康,就「不要跑步」!
要從頭培養一個「對健康有益的新習慣」,需要大量的精力,讓人很難提起勁去做,而且即使鞭策自己開始做了,也很難持之以恆。
不過我非常幸運,常有機會接觸到許多運用巧思而活得健康又長壽的長輩,還有成功抗癌的人們,瞭解他們是如何下工夫去實踐他們的健康妙方。
這些工夫,並不是「刻意去做什麼」,重點更在於「不去做什麼」。
的確,比起從頭培養某些新習慣,改善現有的某些壞習慣,門檻似乎比較低。而且若只要戒掉某些壞習慣,健康就能獲得明顯的改善,也可以讓人理解這些老人家遠離惡習的理由。事實上,這些老人家就活得既健康又長壽,因此可信度十足、說服力滿點。
這篇文章嚴選的5個壞習慣,全是來自於這些健康長輩的智慧,也就是「只要遠離這些壞習慣,就可以讓健康獲得飛躍性的改善」。只要戒掉過去一直有的壞習慣即可,所以應該比從頭開始培養新的好習慣要簡單多了。
一般健康書總是要你做這個做那個,但其實想要健康,你不用急著做什麼,只要「不做」,就能從此輕鬆甩掉病痛,安心過生活!
一、不要運動!
尤其「不要跑步」,因為跑步容易導致生病和老化!
第一個要建議大家戒除的壞習慣,就是「運動」。
對懶得動的人來說,這個提議可能會讓你覺得:「這正是我要的!」
只說「運動」太模糊,如果說得更明白一點,或許可以說是「運動競賽」。這裡說的「運動競賽」,指的是含有「與人競爭」、「追求時間成績」,以及「奔跑」這類要素的運動。
「運動=跑」這個誤會,不曉得害多少人吃了大虧。人體為了要「跑」,必須讓引擎飛快地運轉,所以得一下子增加心臟的跳動量,還必須大量分泌腎上腺素,當然交感神經也會急速地活化。如此一來,身體就必須突然進入戰鬥模式,把幹勁提升到最高點。說得更簡單一點,如果突然跑步,身體會嚇一跳,陷入異常興奮,也就是陷入某種恐慌狀態。換句話說,「跑」會讓身體處於一種負擔極大的狀況。
如果各位有慢跑的習慣,就等於是經常處在慢性氧氣不足當中,也就是缺氧的狀態。慢跑一方面會讓人陷入缺氧;另一方面因為運動量很大,跑完的時候,也就是缺氧之後,會一口氣吸入大量氧氣,如此一來又陷入氧氣過剩的狀態,製造出極為大量的活性氧來。換句話說,跑步這種行為,等於是自己讓身體遭受到缺氧和活性氧的雙重打擊。
相較之下,「走路」基本上風險是零。而且走路沒有年齡限制,任何人隨時隨地都可以走,不需要特別準備,也不用花半毛錢。我認為走路才是最適當的全民運動。
大家必須記住最重要的一點:若想透過運動來改善健康,走路就非常足夠了。
二、不要吃藥
藥物會毒害你的身體!
「藥=毒」,因此必須極力避免吃藥(毒),這是基本道理。
如果無論如何都非服藥不可,「量盡量少,期間盡量短」,才是為自己著想。
不過有的時候會遇上極為例外的狀況,怎麼樣都必須吃藥。比方說,因為食物過敏──蛋、蕎麥過敏而引發休克,或是嚴重的哮喘發作造成休克,這時若是不立刻施打皮質類固醇(即類固醇),有可能會喪命。或是失去胰島素分泌能力的第一型糖尿病人必須補充胰島素,這些都是例外情況,在這些例子當中,藥就是藥,而非毒。
現在正在服藥的人,應該設法提高自我治癒力,努力讓身體可以不再依賴藥物,這才是與藥物打交道的正確方式。
三、不要攝取過量動物性蛋白質你的身體其實不愛吃肉和喝牛奶!
成功抗癌者在為癌症病人做飲食指導時,一定都會嚴厲地叮嚀:絕對不能碰牛奶與肉類。
這是因為很少有人一邊攝取大量的牛奶與肉類,一邊能成功抗癌的。我完全無意與許多愛吃牛奶、愛吃肉的人為敵,可是為了往後的人生著想,接受這些逐漸被揭露的事實才是上策。
看到這裡,我想大家應該也會對魚肉有疑問。的確,魚肉是動物性蛋白質,理論上也不應該吃,但魚肉含有的不飽和脂肪酸(EPA和DHA)具有抗氧化和抗癌作用,就這些好處而言,我認為完全沒必要排斥魚肉。
此外,根據我實際觀察到的情況來看,如果連魚肉都不吃,一定會有人體內蛋白質不足,所以這部分或許必須平衡一下。
四、不要吃太多!
減少熱量攝取,反而會讓人活力倍增!
減少熱量攝取,反而會讓人活力倍增!
有許多數據證明,如果把我們目前攝取的熱量減掉至少30%,我們就可以活得更健康、更長壽。這是幾乎鐵一般的事實,所以我們只能虛心接受。
也就是說,七分飽才是剛剛好。然而,這同時也是非常難以實踐的一點。
具體的計算公式如下:25x標準體重(公斤)=攝取熱量(千卡)
這是每個人平均每天應該攝取的最佳熱量。假設你的標準體重是50公斤,那麼無論你的實際體重是多少(這是重點),「25x50=1250(大卡)」就是你一天應該攝取的熱量,應該很多人都攝取過剩了。標準體重可以用「標準體重=身高─110」的公式來大略計算,所以請計算一下你所需的熱量,再和平日攝取的實際熱量比較看看。
怎麼樣?我想計算出來的數字應該小得意外,讓你大吃一驚。幾乎所有的人都攝取了過多的熱量。假設一個標準體重60公斤的人,應攝取的熱量就是「25x60=1500(大卡)」。有許多人平日一定都攝取了超過二千大卡的熱量。平時一餐的熱量約為六、七百大卡,若是大餐,很容易就超過一千大卡了。
成功抗癌者在指導癌症病人各種飲食療法的時候,絕大多數都會建議不要吃太多。此外,有一家安養院趁著改善食材的機會,也重新設計出一份低熱量的菜單。
結果如何呢?幾乎所有的癌症病人和老人一開始體重都減輕了,大部分的人減了幾公斤,其中甚至有人掉了10公斤左右的體重。然而,每個人都意外地變得神采奕奕,令人驚奇。
更值得注意的是,原本一直有人抱怨身體哪裡不舒服、不對勁,減重以後,這種情形卻一下子少了許多。而像是肩膀痠痛、腰痛、膝蓋痛、頭痛、便秘、失眠、憂鬱、高血壓、糖尿病、血脂異常等等,也經常會跟著有所改善。
也就是說,只是改善超重──說得更直接點,只是減肥,就可以大幅改善健康。
五、不要當好人!
「好人」就是容易自找壓力的人!
「好人」就是容易自找壓力的人!
你是否經常被身邊的人說「你真是個好人」?沒有嗎?那恭喜你了!
若只是客套話,或是偶爾被這麼說說,那就沒有問題,但如果經常有人這麼說你,你最好立刻改變一下生活方式。──如果是成功抗癌者,一定會這麼告誡你。這個建議完全是為了大家好。
很久以前就常聽說,癌症病人裡面有很多所謂的「好人」。這些癌症病人都有這些共通點:個性一板一眼,重人情、講義氣,責任心強,很能忍耐,對別人很好,不太會樹敵。
不少人在罹癌以後,被建議別再當好人了,便乖乖聽話,不再努力迎合周圍的人,結果治療效果提高了,成功抗癌。
如果想要一直當好人,注定就得窮忍耐。因為人與人相處在一起,基本上不可能完全沒有磨擦,絕對會出現衝突,也會有一些嫌隙。
「好人」總是在不知不覺間,單方面地一再對周圍的情形讓步。這麼一來,就承受了相當大的壓力,而且要一直當好人,真的不是件輕鬆的事。
好人或許沒有自覺,但他們確實都承受著莫大的壓力,並累積了不少怨氣。
「病由心生」,這已是老生常談,同時眾所皆知,癌症等慢性病的原因或惡化主因,與壓力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。研究已經發現,壓力會使交感神經處於慢性活躍狀態,讓血管收縮,影響血液循環,降低免疫力。
瞭解這個原理之後,「不再當好人」應該才是聰明的選擇吧!
岡本裕醫師
日本頂尖腦神經外科名醫,畢業於大阪大學醫學部研究所,畢業後長期進行以癌症為主的臨床研究之後,發覺現今的醫療觀念和做法都已走到極限,於是辭去臨床醫師職務,之後成立「e-診所」,主要提供癌症、慢性疾病等的醫療與諮詢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