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自 人天混化
《練拳更要預防膝關節病》
一、問題的提出
我們練拳,要守住健康的底線。記得我一位師兄有一句名言:我們練拳,不是為了早死的。
近日看到同門博文,深有同感;冒昧評論二被刪其一,是為何故?然意猶未盡,不揣鄙陋,故成小文,請大家指教。
1、練拳失當:晚年“腿不良於行”。
2、膝蓋本身的強度不是練出來的!是靠養護和加強腿部肌肉來減輕膝關節負擔、保護膝關節的。
3、膝蓋的損傷是不可逆的!我們要預防在先,不應在太晚的時候,才意識到這點。
二、膝關節的生理
膝蓋不是身體中最常受傷的部位,卻是最薄弱、要求最高的關節。因為它是人體承受重量最大的一對關節,而且由於活動範圍大,其鬆弛的生理結構,使它們比髖、踝關節在衝擊下,就更容易損傷。
膝關節連接著大腿的股骨與小腿的脛骨和腓骨,上面還有膝蓋骨(髕骨)。股骨前下端有槽合適安放髕骨,髕骨在槽內上下移動,這些關節表面的軟骨:能吸收震動,承受壓力。
在股骨和脛骨之間有兩個大的軟骨盤:內側半月板和外側半月板,這是人體運動時最易受傷的部位。因為髕骨自身沒有血液和淋巴液供應,所以損傷後恢復極慢。
膝蓋受傷都是因為軟骨、半月板不能再生的組織被損壞,所以我們不應在太晚的時候,才意識到這點,一定要預防在先。
髕骨的後側面大部分為軟骨結構,與股骨兩髁和髁間窩形成髕股關節。
1、當膝伸直時,髕下部與股骨髁間窩輕輕接觸;
2、當屈膝90°時,髕上部與髁間窩接觸;
3、當膝全屈時,整個髕骨的關節面緊貼髁間窩。
三、膝關節的病理
膝關節在長期伸屈中,髕股之間因為反復摩擦、互相撞擊,致使軟骨面被磨損而致髕骨勞損。時間久了,就引起磨損性損傷,出現活動不便、退變、跛行、殘疾等,如果用手按壓膝關節前方的髕骨,常有特殊的鈍痛和磨擦感。
髕骨勞損(髕骨軟化症)多發於練拳不當等情況,如果不在早期治療和加以控制,會引起進一步的退行性病變。初起自感膝部隱痛、乏力,以後髕骨周圍按壓疼痛,勞累後加重,上下樓梯困難,嚴重可影響步行,晚年腿不良於行。
髕骨勞損,先引起淺表軟骨細胞壞死,從而破壞軟骨在滑液中攝取營養物質的功能,但X線攝片檢查:早期沒有明顯的改變。由於軟骨失去彈性和髕骨鄰近的骨膜繼發慢性炎症,所以髕骨周圍會出現水腫、血管擴張和增生,造成髕骨軟化。
病情繼續發展,髕骨發生龜裂、剝脫等一系列退行性變化。X光片示:關節處狹窄,髕骨關節面粗糙不平,髕骨邊緣骨質增生,髕股關節間隙變窄等現象。
四、科學養護膝關節
特別強調:靠打拳,練不出膝蓋的自身強度!
我們只能通過增加膝蓋潤滑和加強腿部肌肉,來減輕膝關節負擔、以保護膝關節,改善關節的營養狀況。
因為膝蓋軟組織之間的空隙內有潤滑液,當雙腿伸直時,大腿骨和小腿骨之間的距離最大,軟組織之間就能產生一定的空間。
腿伸直用力上抬,是肌肉用力,就可以把潤滑液壓入膝蓋軟組織之間的空隙,給軟組織補充營養,經常鍛練,可以加強軟組織的耐磨性能。
其他措施還有:減輕體重以減輕膝關節的負重;有膝關節病,要避免爬山和練拳姿勢太低等,因為可以使病症加重。
科學養護膝關節的具體方法有:
1、增加關節腔內的潤滑液
練拳前,做好準備活動,15分鐘走和拉伸都是很好的熱身方法。先用雙手手指揉搓膝蓋下邊緣,促進潤滑液對膝蓋的保護;腿伸直上抬,伸展拉長的腿筋及髕股關節,以減少膝損傷。練壓腿時,不要猛然把腿抬得過高,防止過度牽拉膝關節。
2、增強腿部肌肉的鍛練
當大腿勞累時,人走路時會不自覺的鎖住關節:就是把腿伸直,這樣可減輕大腿肌肉的負擔,但是卻很容易造成膝勞損,使膝關節受到衝擊傷,腳踝勞損,腳踝扭傷,及腰肌勞損。
訓練發達的肌肉,特別是股四頭肌,可在一定情況下,緩解膝蓋所承受的壓力,可以讓膝蓋的損傷降低到最小。
我們平時多做腿部肌肉的鍛練,儘量減少對膝蓋的承受力。如:有意識地加強對股四頭肌(大腿前部肌肉)和十字韌帶的鍛練,增強股四頭肌內側及大腿肌肉力量,結合採用肌肉伸展拉長等。
我們練孫式太極拳:因為膝彎屈135度,所以不傷膝蓋,為髕骨在股骨端槽內平穩運動鋪平道路。
3、練拳時,下蹲的位置不要太低,也不要連續打好幾套,以防膝關節負擔過重而發生損傷。所有長時間膝蓋彎曲的動作,都會導致軟組織老化。長時間練拳站樁,也要經常變換姿勢,防止膝關節固定一種姿勢而用力過大。
4、著裝:每天練拳應穿厚而有彈性的平底布鞋,以減少膝關節所受的衝擊力,避免膝關節發生磨損。
5、避風寒:膝關節遇到寒冷,血管收縮,血液迴圈變差,往往使疼痛加重,故在天氣寒冷時,應注意保暖,必要時戴上護膝,防止膝關節受涼,特別在夏天,不要貪涼:因為“避風如避箭”。
6、場地:古人在鬆軟的土地、碎石坡、草地、雪地打拳,現在學校的操場鋪設橡膠地面、在練功室內有地毯等,這些都對人的膝蓋很友好。強調:要避免在水泥地等硬地上打拳。
7、合理飲食。應多吃含蛋白質、鈣質、膠原蛋白、異黃酮的食物,如牛奶、乳製品、大豆、豆製品、雞蛋、魚蝦、海帶、黑木耳、雞爪、豬蹄、羊腿、牛蹄筋等,這些既能補充蛋白質、鈣質,防止骨質疏鬆,又能生長軟骨及關節的潤滑液,還能補充雌激素,使骨骼、關節更好地進行鈣質的代謝,減輕骨性關節炎的症狀。
英國謝菲爾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,綠茶中有兩種化合物可阻礙破壞軟骨的酵素生成,有助預防骨性關節炎。
五、膝關節病的檢驗方法
平躺床上,用手的虎口對準膝蓋上延,卡住,保證膝蓋不能前後移動,然後大腿用力,如果感覺明顯疼痛就是膝蓋內軟組織損傷,如痛劇,是軟組織老化。
膝關節一旦出現響聲、疼痛就是病症,就要養護休息、積極治療,採取熱敷、理療按摩等簡易療法,可控制症狀。如果膝痛仍不止,應積極門診治療。
六、膝關節病的治療
1、中藥內服
丁香60g,木香60g,血竭60g,兒茶60g,熟軍60g,紅花60g,丹皮30g,甘草20g,共研細末,煉蜜為丸,每天早晚各服10g,黃酒送服,本方有活血祛瘀,行氣止痛功效。
中成藥可以服用同仁堂的複方小活絡丹,每服3g,早晚各1次;有溫寒散結,活血通絡功效。
中醫學認為,腎主骨、主腰膝,膝部的酸軟無力與腎虛關係密切,還可辨證論治,分別選用龜齡集、補腎強身丸、金匱腎氣丸、六味地黃丸等治療。
2、中藥外治
羌活、白芷、當歸、細辛、芫花、白芍、吳茱萸、肉桂各等量,連須赤皮蔥適量。先將前八味藥共研為細末,每次取適量藥末與適量的連須赤皮蔥搗爛混和,用醋炒熱,布包,熱熨患處,每天1次。有溫經散寒,祛風止痛功效。
當歸60g,乳香60g,血竭15g,兒茶60g,羌活15g,白芷30g,丹皮30g,骨碎補90g,紅花60g,元胡60g,防風60g,上藥共研細末,用凡士林調成膏,每天外敷患處1次。有消腫散瘀,舒筋止痛功效。
3、推拿按摩
⑴、患者取坐位,自患側大腿至膝關節,拿捏數次,先使肌肉放鬆,然後在痛處用揉按手法,由輕漸重,最後再取輕手法,徐徐按摩3~5分鐘,直至關節內沒有發熱感為止。
⑵、點按患肢的血海、陽陵泉、陰陵泉、委中、委陽、合陽、承筋、承山等穴位。
⑶、術者一手握著患膝正中,手指分別握住膝關節內外側間隙處,另一手握住踝部徐徐拉直患肢。
⑷、將患肢屈曲,儘量使足跟接近臀部,隨即伸直反復3~5次。
經上述手法推拿按摩之後,可緩解肌肉痙攣,加強局部血液迴圈,有消腫止痛,解除肌腱粘連和肌肉萎縮之功效。
4、運動後對腿部肌肉熱敷。
5、膝關節病的穴位按摩
《針灸大成》記載:按摩三陰交可以治膝蓋病,“通則不痛,不通則痛”。通過按摩可以促進血液迴圈,達到緩解疼痛的效果。
6、高升點治療法口訣:
上部有病下部平,下部有病上部平;
左部有病右部平,右部有病左部平;
中間有病四邊平,四邊有病中間平;
找到低沉高升點,平衡神力諸病平。
口訣講:人體上部(如頭、胸、上肢等)有病,要在下部(如腹部、下肢)尋找高升點;下部有病,要在上部尋找高升點;左邊有病,要在右邊尋找高升點;右部有病,要在左部尋找高升點;中間(即五臟六腑)有病要在四周(即四肢)尋找高升點;四邊有病要在中間尋找高升點;只要找准了高升點,就能調動人體的神奇平衡力,把各種病統統治好。
《黃帝內經•靈樞經》說:“腸胃受谷,上焦出氣,以溫分肉,而養骨節”,由此可見,人的骨節健康取決於腸胃、氣血和肌肉。當腸胃機能失調、氣血運行不順暢或者肌肉中精氣不足的時候,骨節就得不到養分,自然會產生酸、痛、麻木、活動受限等症。對於一般的關節疼痛,只取這幾個點按壓就可以了。
風濕性關節炎與全身內臟功能有關,可在肘部取高升點,再取手上的脾點、肝點、腎點、偏頭點、後頭點及在腳上的對應點。
治療膝關節炎,有一個非常有效的高升點,就是大杼穴:在背的上部。大杼穴為“骨會”,是骨骼精氣彙集的地方,能治一切骨病。《難經》曰:“骨會大杼。”疏曰:“骨病治此。”可用來治療骨病。
大杼穴是人體骨路精氣彙聚之處,經常按揉,防治關節炎效果好。在很多關節炎患者的大杼穴處,都能摸到一個條索狀物,有明顯壓痛感。可以在這裏扎針,也可以指代針,堅持按壓。
俗話說:人老先從腿老起,腿老又先從膝老起。
願我們都能重視並提前預防膝關節病,合理鍛練,從打拳中
得到快樂人生:健康地工作、生活到90歲!
轉自:國醫絕技傳承交流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