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2月23日 星期四

兩棲和爬行類


沼蛙 (Rana guentheri): 沼蛙的蹤跡遍布全港。在濕地公園,沼蛙多在生態探索區和演替之路附近的水池及草地活動。雄性沼蛙在求偶時會發出一連串類似狗吠般的鳴叫聲。



澤蛙 (Fejervarya limnocharis): 澤蛙在香港的分布甚廣。牠們適應力很強,除經常在農地和沼澤出沒外,在建築地盤亦可發現牠們的蹤影。儘管澤蛙在眾多蛙類中體型只算中等,但牠們一晚可捕食250隻昆蟲,可算是蛙類中的大胃王。



花狹口蛙 (Kaloula pulchra pulchra): 在香港眾多蛙類中,花狹口蛙的體型屬中等。牠們的頭部細小,但卻有圓胖的身軀,外型十分可愛。每逢繁殖季節,雄蛙會發出仿如牛吼的求偶聲,以吸引異性。



花細狹口蛙 (Kalophrynus interlineatus): 花細狹口蛙又名條紋狹口蛙,這跟牠們背部有多條棕色縱虛線和頭部細小有關。當牠們受到騷擾時,身體會分泌出味道強烈的黏液以保護自己。獵食時,牠們會悄悄移近獵物旁伺機捕食。



斑腿泛樹蛙 (Polypedates megacephalus): 許多人以為青蛙只會在潮濕的地面上生活,其實牠們當中也不乏爬樹能手,斑腿泛樹蛙便是其中的佼佼者。牠們能利用足趾末端那些發達的吸盤,附在樹上歇息。斑腿泛樹蛙除常在農田及池塘出沒外,也能於較少水的環境中生活。在夏季的繁殖季節,雄蛙會發出嘈吵而短速的鳴叫聲,仿如有人開動機關槍一樣。



飾紋姬蛙 (Microhyla ornata): 飾紋姬蛙屬於小型的蛙類。牠們的身軀非常細小,體長僅2.5厘米,加上喜歡藏身於枯葉中,行蹤甚為隱秘。要尋找牠們的蹤影,便得留心牠們那種獨特的鳴叫聲。



黑眶蟾蜍 (Bufo melanostictus): 黑眶蟾蜍俗稱「癩蛤蟆」。牠們的體色由褐黃色至深棕色不等,全身布滿疣和小瘤。牠們眼後的一雙大耳後腺,除可分泌毒液對付敵人外,還能製成中藥蟾酥



原尾蜥虎 (Hemidactylus bowringii): 原尾蜥虎俗稱鹽蛇,大概是最為香港人熟悉的爬行類。原尾蜥虎身體的顏色變化很大,這是因為牠們可因應周遭的環境及溫度,把身體的顏色加深或變淺。牠們受到攻擊時,更可以把尾巴脫掉,並會重新長出新的尾巴。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